我日前在YouTube上傳了一部關於Bryce Miller速球以及水手如何養成他的影片,大概講述了Miller速球的威力是多麼駭人。但由於當時影片中內容只有兩場比賽,因此在今天這篇文章,我打算納入更新的資訊,來持續探討這顆技驚四座的絕命速球。
截至今日(台灣時間5/22賽後),Miller目前已經出賽四場,共投了25.1局,繳出1.42 ERA、1.80 FIP與0.51 WHIP的數據,並送出22次三振和2次保送。另外,雖然投球局數未達到合格標準,但Miller四場下來已經累積了1.5 fWAR,在全大聯盟排行第23名,也排在美聯第15名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Miller的0.51 WHIP、.128對戰打擊率和.144 wOBA,分別位居全大聯盟先發投手的第一、第一與第二名。而Miller這三項數據的排名,也高於deGrom與大谷等家喻戶曉的王牌投手。
而且,Miller在面對勇士前連續三場比賽投球局數達到六局,又只讓對手上壘不超過三次的創舉,只有2008年的Cliff Lee、2015年的Clayton Kershaw、2015到16年的Jake Arrieta、2021年的Corbin Burnes和Blake Snell達成。這並不是說Miller一定會拿到賽揚獎,但是這名單當中就有三人在當年拿到賽揚獎,其他人也在生涯期間獲獎過,所以某種程度來說,Miller在生涯前幾場的表現,已經是賽揚獎王牌等級了。
Bryce Miller’s 3 consecutive outings of 6+ IP & no more than 3 baserunners is tied for the longest such streak since at least 1901
— Sarah Langs (@SlangsOnSports) May 13, 2023
at ANY point in a career + it’s to START his
tied w:
2021 Blake Snell
2021 Corbin Burnes
2015-16 Jake Arrieta
2015 Clayton Kershaw
2008 Cliff Lee
而這一切,都要歸功於那極品般的速球。Miller的速球平均時速為95.3英哩,嚴格來說並不算頂尖,大概只有大聯盟前標以上的水準(PR 79,也就是約有20%的人的數據比他高)。不過Miller的速球轉速,卻是驚人的2605 RPM,不僅是當今大聯盟先發投手第一,更是在過去三年的Statcast統計中第二高的數據,只有現在在橫濱當YouTuber的Trevor Bauer比他高,而這就是Miller速球的厲害之處。
簡單來說,相同球速的球轉速越高,在飛行過程中越不會受到空氣阻力影響,因此飛行軌跡更不容易飄移。因此,與其它約莫95.3英哩的速球相比,Miller的球就會飛的比較直,尾勁也更強。所以,打者在打擊區看球時,視覺上就比較常誤以為球會往上竄。更何況,Miller的速球在比賽前半段,也是時常在97、98英哩左右徘徊,再搭配那駭人的轉速,也就可以想像打者們遇到這速球時,是多麼無助。
Miller的速球不僅轉速快,他投的位置也恰到好處。以下就給大家看Miller面對右打與左打時速球的進壘點:在面對右打時,Miller主要會瞄準外角(九宮格4與7號位置)以及內角高(2到3號位置)左右的地方,
而面對左打時,Miller的速球更明顯地瞄準三個目標:外角高、外角中以及內角低(九宮格的3、6和7)。
Miller這樣的進壘點,主要是希望能夠透過位置高的速球製造揮空,然後利用其餘攻擊好球帶的速球,取得好球數或是壓制對方擊球。而Miller的策略到目前為止面對兩強(太空人、勇士)兩弱(運動家、老虎)的打線,都維持了很好的壓制力。
所以Miller的速球壓制力多好?以下就列出幾個數據:Miller的速球的對戰打擊率是.117,對戰wOBA為.135,xwOBA則是.216,分別排在投了至少10局的先發投手第三、第二與第七名。此外,Miller在投速球時,獲得了24.1%揮空率(揮棒次數為分母)、27.4% CSW%(Called and Swinging Strike Rate,好球判決與揮空總比率,或純好球率)與15.1%好球帶內揮空率。這些數據相對之下比較接近聯盟平均,
但我們如果考量到他的速球使用率是全大聯盟最高的67.7%,與水手球團要求投手積極攻擊好球帶的策略,就會發現這樣的數據是瑕不掩瑜。而且換個角度想,現在Miller投球時,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時間是投四縫線速球,打者也很清楚Miller最拿手的武器,就是速球,多少也有心理準備。但即使不用鼓聲或蜂鳴器就知道Miller要投什麼球,目前的數據顯示打者們還是一籌莫展,而這也告訴我們Miller速球壓制力有多麼恐怖。